2025-09-03 18:11:46
2025年8月27日,《健康报》头版头条聚焦江西县域医共体建设,报道了由省“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工作专班办公室印发的《2025年度县域医共体建设重点任务清单》。这份清单从深化外部治理、细化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能力三大维度,部署40项具体任务,直指基层医疗“痛点”“堵点”,剑指医疗服务质量与群众就医获得感双提升,为县域医疗改革划出清晰路线图。
图源:健康报
医共体建设的“拦路虎”,往往在于政策协同不足、激励机制缺位。此次《任务清单》从医保、公卫两大核心领域发力,构建“双向激励”体系:
医保付费改革:全面推进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打包”付费,严格落实“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这意味着医共体不再“多开单多赚钱”,而是通过控费增效获得收益,从根源上激发节约医保基金的内生动力。
公卫资金管理:改变“按人头拨付”的粗放模式,实行“提前预拨、考核结算”,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与任务完成质量直接挂钩。同时要求医共体定期开展绩效评价并通报结果,确保公卫服务不“走过场”,真正落地到居民健康保障中。
诊疗不统一、用药不安全、人事财务“各自为政”,是县域医共体内部管理的常见难题。《任务清单》针对诊疗、用药、人事、财务四大关键环节,给出“标准化”解决方案:
诊疗标准化:建立县乡两级统一疾病诊疗目录,设立转诊会诊中心并明确双向转诊标准,牵头医院为转诊患者开通“绿色通道”,避免基层“乱诊疗”、患者“跑冤枉路”。
用药安全化:建设中心药房和集中审方中心,实现县乡用药目录统一、处方自由流动,同时推进药品统一采购配送与全过程追溯,让基层群众用上“放心药”“平价药”。
人事灵活化:在编制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统筹县乡医务人员流动,实行统一招聘与人员总量管理;绩效分配落实“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政策,且向基层一线倾斜,让基层医生“留得住、有干劲”。
财务透明化:实行“单独设账、独立核算、统一管理”,避免资金“账外循环”,确保医共体财务运行规范、透明,杜绝挪用、浪费等问题。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是医共体建设的核心目标。《任务清单》围绕“强基层、补短板”,推出一系列可落地的硬举措:
建强共享中心:打造医学检验、影像等“五大共享中心”,明确服务收入分配机制,让乡镇卫生院不用重复购置昂贵设备,也能为居民提供高质量检查服务。
专家下沉常驻:要求城市三级医院至少派3名专家常年驻守帮扶,县级医院至少派1名主治医师常驻每个乡镇卫生院,破解基层“缺医生、缺技术”的困境。
创新服务模式:组建健康服务团队,通过微信群、手机App提供会诊、转诊、回访、咨询、科普“五健康管理”;按医务人员户籍所在地划分服务网格,定期在分院、村卫生室开展坐诊、巡诊、义诊“三诊服务”,把健康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强化中医药服务:依托县级中医医院建立中药饮片供应中心、中药制剂中心,让基层群众方便享受特色中医药服务。
做实医防协同:牵头医院设慢性病管理中心,基层设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构建“诊前筛查—诊中干预—诊后随访”的主动健康管理体系,从“治病”向“防病”转变。
除了任务清单,江西省卫生健康委还同步印发《江西省县域医共体关键岗位权力清单》,针对行政管理、人事、财务、医保、医疗业务等10个领域,明确18类关键岗位的权力类型、运行流程、责任事项及禁止性要求。
此前调研发现,重大决策不规范、基层编制被违规占用、财务数据篡改、药品采购利益输送等问题,曾导致医保基金违规使用、医疗质量不统一等乱象。此次《权力清单》实行“一权一策”管理:
高风险领域“亮红牌”:人事管理中严禁违规占用基层编制,财务管理中严禁调整收支数据,药品采购中严禁采购非中标产品、围标串标及收受回扣;
民生领域“划底线”:对医保基金监管、医疗质量统一管理等直接关系群众健康权益的权力,细化全流程规范,并标注风险等级(最高三星级),为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筑牢“防火墙”。
江西此次出台的县域医共体“任务清单+权力清单”,是对县域医疗改革的系统性升级:一方面通过“政策协同+流程规范”破解医共体建设的“中梗阻”,让资源流动更顺畅、管理更高效;另一方面通过“专家下沉+服务创新”直击基层能力短板,真正体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改革导向。
从行业视角看,这份清单为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落地”的江西样本——既聚焦医保、公卫等政策协同的“宏观层面”,也关注处方流转、专家常驻等服务细节的“微观层面”,更通过权力清单防范廉政风险,形成“激励+规范+监督”的闭环。
未来,随着两项清单的落地,江西县域医疗资源将进一步整合,基层服务能力有望实现质的提升,最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更便捷、更经济的医疗服务,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县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