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门联合发文!脑机接口产业迎重磅政策

2025-08-29 08:36:59

2025年8月,一则关乎未来科技产业发展的重磅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国家药监局七大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我国脑机接口产业划定清晰发展路线图,标志着这一前沿领域正式进入国家战略推动的快车道。


图源:中国人民政府官网


01


两大时间节点定调,构建脑机接口产业发展蓝图


文件明确提出两个关键发展阶段目标,从技术突破到生态成熟,层层递进推动产业升级:

2027年:关键技术突破,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到2027年,脑机接口核心技术将实现重要突破,先进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与标准体系将初步成型。在产品性能上,电极、芯片及整机产品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用场景将加速向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生活消费等领域渗透。产业规模方面,将重点打造2至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同时开拓一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为产业后续爆发奠定基础。

2030年:创新能力跃升,打造国际竞争力生态

届时,脑机接口产业创新能力将显著提升,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全面形成。在企业培育上,将着力打造2至3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同时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龙头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产业格局。最终目标是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推动我国脑机接口产业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前列。


02


聚焦核心领域,突破产业发展关键瓶颈


为实现上述目标,《实施意见》精准锚定脑机接口产业的核心技术与设备方向,提出多项重点任务:

突破关键脑机芯片,筑牢产业技术根基

芯片是脑机接口系统的“核心大脑”,文件针对不同功能需求,明确三类芯片的研发重点:

高通道、高速率脑信号采集芯片:重点强化模数转换、通道管理和噪声抑制能力,进一步增强脑信号采集与放大效果,为精准获取大脑神经信号提供支撑。

高性能、超低功耗脑信号处理芯片:提升并行处理能力,推动感知、计算和调节等功能一体化集成,解决脑机接口设备在功耗与性能之间的平衡难题。


超低功耗、高速率、高可靠通信芯片:聚焦脑信号传输效率与稳定性,提升抗干扰能力,确保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丢失、不偏差”。

研发高端辅助设备,提升系统应用效能

辅助设备是脑机接口落地应用的重要支撑,文件重点部署两类设备研发:

多模态辅助生理信号设备:通过融合脑信号与肌电、眼电、心电、近红外等多模态信号,打破单一信号的局限性,大幅提升交互控制与感知觉评估的精准度,拓展脑机接口在康复、助老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植入式脑机接口高精度手术机器人:突破亚微米级精度控制与动态调整技术,同时提升区域精准实时成像与三维重建能力,为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的安全性、精准性提供保障,推动植入式产品在医疗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03


合壹汇观点


此次七部门联合发布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不仅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时间表”与“路线图”,更释放出国家对前沿科技领域重点扶持的强烈信号。从短期看,政策将直接推动脑机芯片、高精度手术机器人等核心技术与设备的研发突破,加速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尤其是在医疗健康、工业制造等领域,相关应用场景的落地速度将显著加快,为产业带来阶段性增长机遇。


从长期视角出发,脑机接口作为人机交互的下一代核心技术,其产业价值不仅局限于技术本身,更将重构多个行业的发展逻辑——在医疗领域,有望为瘫痪患者、渐冻症患者等群体带来“重新行动”“重新交流”的希望;在工业领域,可推动人机协同向“脑控协同”升级,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在生活消费领域,也将催生VR/AR交互、智能穿戴等新业态。


对于企业而言,需紧跟政策导向,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加强跨领域合作——例如芯片企业可与医疗设备厂商联合开发定制化产品,高校与科研机构可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推动技术转化。未来,具备核心技术壁垒、能快速响应场景需求的企业,将在脑机接口产业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期待在政策、技术、资本的共同推动下,我国脑机接口产业能加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为全球脑机接口产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为合壹汇医疗整理,资料综合来源于中国人民政府网及MedTrend医趋势,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方处理。